中医基础知识:气一元论_
精准匹配效率高
全程跟踪助力学习

中医基础知识:气一元论

气一元论,是研究气的内涵及其运动,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。

二维码
 
气一元论,是研究气的内涵及其运动,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。
精气学说是气一元论的早期概念。精的概念,首见于 《老子·二十一章》:“道之为物……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;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”所谓道,即气,气是物质,精是气的精华。精、精气、气的内涵基本相同。精气学说以气 (精气)为世界万物的本原,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共同物质基础,形成了气一元论的雏形。《管子》《易传·系辞上》《吕氏春秋》《淮南子》及 《论衡》也有精或精气的记叙。成书于这一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 《内经》,正是精气学说风靡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领域的时代,因此,中医学理论体系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精气学说的思想。
两汉时期,“元气”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兴起,精气学说逐渐为元气学说所同化。如东汉时期著名哲学家王充的 “元气学说”,将化生天地万物本原的气称之为 “元气”,认为 “元气未分,混沌为一”“天地,合气之自然也”(《论衡·谈天》),“天地合气,万物自生”(《论衡·自然》)。同时代的中医学著作 《难经》受到古代哲学的影响,第一次使用 “原 (元)气”的概念,以此为人之生命的根本。
后世关于气的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,如宋·张载 《正蒙》等著作,提出 “太虚即气”的学说,肯定气是构成万物的实体,气的聚散变化,形成各种事物和现象。明清之际,方以智、顾炎武、王夫之和戴震等思想家进一步发展气一元论,使气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。
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《内经》汲取了气一元论思想,把气看作宇宙的本原,天地万物皆以气为始基。气的聚合变化产生有形的万物,人亦不例外,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说:“天地合气,命之曰人。”以气说明生命的本质,以气的运动变化阐释人体生命活动,以及疾病的发生和诊断治疗,从而构建中医学气的理论。其后,历代医家言必称气,如李东垣论 “胃气”,汪机论 “营卫之气”,喻昌论 “大气”,吴又可论 “戾气”,黄元御论 “中气”等,使气的理论不断发展,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临床实践。

中医师承咨询热线:13051379723(微信同号)

  • 推广中医师承
  • 发掘确有专长
  • 促进中医发展
  • 宣传中医文化
联系我们
微信公众号: 依康师承中心 招生热线: 13051379723 电子邮件: yikangxinxi@126.com

微信:依康师承中心

微博:依康师承中心

备案信息 :京ICP备2021002754号


Copyright © 2021   北京依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